主页 >  行业动态 > 正文
【世界独家】口罩,戴还是不戴,我们到底在纠结什么?
时间 : 2023-04-14 20:00:16   来源 : 极目新闻

图源视觉中国

戴不戴口罩,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。近日新版佩戴口罩指引的发布,引发社会热议。今天,我们来说说口罩的前世今生,看看亚洲的口罩文化,探讨为什么此时此刻我们对戴口罩这件小事还要发布专门的指引。


(资料图)

700多岁的口罩

小小的一个口罩,你可能想象不到,它已经走过了至少700多年的历史。

公元1275年,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,发现在忽必烈宫中端食物的人,口鼻都罩了一层布,使他们呼出的气体不会传到皇帝的食物上去。

这种蒙住口鼻的绢布,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口罩。能有这样的防范意识,不得不说很超前了。不过,这种绢布很贵,是用蚕丝和金丝制成,寻常百姓还用不起。

在一些欧洲电影里,经常可以看到17世纪的瘟疫医生形象,他们身穿黑色大衣,头戴鸟嘴面具。为了防止黑死病传染,他们在鸟嘴面具里塞满了龙涎香、蜜蜂花、留兰香叶、樟脑、丁香、玫瑰花瓣以及苏合香等各种香料。

中国的绢布和西方的鸟嘴面具,意味着古人已经有了防护意识。而口罩真正被用于医学,还是近代的事情。

1895年,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,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。那医生在手术时说话,是不是也会造成伤口感染?对此,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,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、能掩住口鼻的罩具。

这个口罩居然有名字!叫做米库里兹氏口罩,是现代有记载的第一款医用口罩

随后,大家发现,戴口罩果然有效,病人伤口感染率大大降低。各国的医生纷纷效仿,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推广开来。

这个版本的口罩,还只不过是一层糊在外科医生嘴巴和鼻子上的纱布,它包得紧,不舒服,容易被打湿。1897年,英国一位外科医生在纱布内装了一个细铁丝支架,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,克服了呼吸不畅、容易被唾液弄湿的缺点。

两年之后,法国医生保罗伯蒂也进行了DIY,他发明了一种6层纱布的口罩,可以自由系结,附带一个可以挂在耳朵上的环形带子。

至今仍在使用的现代口罩,就这么诞生了。但真正让口罩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标志性事件,是一战时期的西班牙大流感。为了对抗疫情,各国的人们都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,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。

在中国,2003年非典疫情、从2012年开始的雾霾污染,以及近三年新冠疫情,使N95、KN90等口罩型号家喻户晓。

1月27日,日本东京,人们戴着口罩穿过街道。图源视觉中国

亚洲人为什么戴口罩

提到口罩,不得不讲讲特别的日本口罩文化。走在日本街头,你会发现,无论是不是得了感冒,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戴上口罩出门。

美国亚裔喜剧演员杨珍妮(JennyYang)曾经在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出过一个关于“问一个亚洲人”的系列视频。其中,被问到频率较高的一个问题竟然是:亚洲人为什么戴口罩。

日本的确是真正的口罩大国。数据显示,2018年度日本生产口罩11.1亿只,进口44.3亿只,合计55.4亿只;扣除库存全年度消耗口罩55.21亿只,即人均一年消耗口罩约43只。可见口罩亚文化在日本真的很流行。

为什么日本人对口罩情有独钟呢?其中最大的原因,就要数号称日本国民病的“花粉症”了。2016年一项面对东京都的调查显示,有将近50%的市民患有花粉症,并且患病比例还在逐年升高。

很多人对于花粉季的印象是春季,但其实日本一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花粉会造成过敏,只不过在春季,日本柳杉、日本扁柏的花粉量很多,对它们过敏的人群也很庞大。白天戴口罩可以理解,匪夷所思的是,竟然有品牌推出了夜晚睡觉时佩戴的专用口罩。据说,这是为了让一早醒来时可以保持喉咙以及鼻腔的舒适感,毕竟干燥的天气很容易引发流鼻血或嘴唇干裂。

如今,日本年轻一代佩戴口罩的原因就更加多样了,很多时候是为了缓解社交恐惧症

日本心理咨询师菊本裕三在《口罩依赖症》一书中,描述了日本人逐渐形成的口罩依赖症。书中写到,尤其是在2009年H1N1流感结束后,一些年龄在30岁到40岁的人,常年受到工作、社交等压力,佩戴口罩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隐藏自己的情绪,寻求内在的安全感,缓解自己的社交恐惧症。与此同时,随着网络、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,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少年保持在社交媒体上与人交流的习惯,对于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反而会产生手足无措的窘迫感。

六版佩戴口罩指引到底想说什么

最近,国家疾控局发布了最新一版佩戴口罩指引,其中明确了可不戴口罩的7种情形和建议佩戴口罩的4种场景,也指出了6种应佩戴口罩的情况。

而在“乙类甲管”期间,国内曾先后出台五版佩戴口罩指引。第一次公开发布,是在2020年1月30日,当时距离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不到一个多月。此后,戴口罩成为防疫重要举措之一。

此次发布,是在对新冠疫情实行“乙类乙管”近三个月后。调整的背景在于,当前我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,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,病毒株还在不断变异,我国仍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。

因此,这一版指引,并没有将口罩彻底取消,只是进一步减少了应佩戴口罩的场景,以及重点定位于公众佩戴口罩的指导。

比如,地铁里还要不要戴?

事实上,早在指引发布前,国内多个城市已不再对地铁乘客佩戴口罩做出强制性要求。比如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杭州等地,即便不佩戴口罩也可正常乘坐地铁出行。

杭州地铁在3月31日发布消息称,杭州地铁对乘客佩戴口罩不作强制要求,“地铁内是人流密集场所,为保障广大乘客的健康出行,建议乘客全程佩戴口罩,杭州地铁也将持续做好乘客口罩佩戴的提醒和引导工作。”

专家表示,虽然不强制戴口罩,但是由于地铁、公交车等场所人员密集、通风不畅,如果出现了新冠患者,容易发生疫情传播扩散,所以还是建议戴口罩。同样,进入超市、影剧院、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的场所时,也建议戴口罩。

再比如,校园里还要不要戴?

新版指引明确表示,师生在校期间可以不戴口罩

孩子天性活泼好动,他们在玩耍或者运动的时候如果一直戴着口罩,不利于身体健康。可以说,不再“一刀切”强制戴口罩,是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人性化举措。

当然,不强制戴口罩,并不意味着放松校园疫情防控这根弦,反而更需要严防疫情输入。比如学校校医、保安、保洁、校车司机和食堂工作人员等上岗时,就应全程佩戴口罩,防范将疫情输入学校。

其实,不管戴不戴口罩,我们需要知道的是,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在这个共识下的戴或者不戴,就是个人的选择了。

欢迎来评论区聊聊,你现在什么时候会戴口罩?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(来源:潮新闻)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