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份的物价数据公布以后,让人大跌眼镜。CPI涨幅为1%,PPI居然下降了1.4%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种情况表明,我们通缩的威胁越来越近了,经济复苏的前景的确有点不明朗。当下出现通缩的迹象,有几个原因。
第一个直接原因和出口下滑有关。
外贸的萎缩导致大量的出口商品,不得不转向内销,但是国内市场肯定消化不了那么多商品,无形之中商品供给大幅增加,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压力。
出现通缩的另外一个直接原因,还是消费不振。
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意愿都在下降,居民超额储蓄还在增加,生活消费领域的不景气,已经传递到了生产领域,所以PPI开始出现下降。
这也就能够解释,为何疫情防控放开以后,中国不但没有像国外那样出现通胀,反而出现了通缩的苗头。
不过我认为,这些原因都不是根本原因。当前出现通缩压力的根本原因,在于中国的整体债务压力问题。
现在,无论是社会层面的债务负担,还是居民部门的债务负担,都十分沉重,已经在无法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生产和消费活动。社会债务的问题不用多说了,现在压力更大的是,居民部门的债务问题。
老百姓债务负担沉重,导致内需不足,会严重制约压制依靠内循环经济战略推进。根据一位专家的分析,按照央行的统计口径,我们现在全社会有7亿人负债,如果把小孩子和老年人剔除,那这个负债情况就已经接近全民负债了。
与此同时,我们家庭部门总负债除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,这个数字已经高达137.9%。这个数字越高,表明一个国家居民债务负担越重,而同一时期,美国家庭部门的这个数字比例是90%,我们居然比美国要高出40%。
还有一个数字,就是家庭部门每年支付的利息支出,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,我们已经接近15%。同期美国的这个数字是7%,我们老百姓的数字居然是美国民众的一倍多。
现在老百姓生活的实际的情况是,现在我们很多家庭,每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支出,都用在偿还债务各种利息上了,包括房贷利息、车贷利息、信用卡利息、消费分期利息等等。
相信绝大多数人,对此感同身受。在相对较重的债务负担之下,居民的消费能力肯定是下降的。叠加大家对经济预期不好,居民就会进一步减少消费,节约开支,而且千方百计去降杠杆。
与此同时政府和企业由于债务压力大,就会压缩和减少投资。公务员和国企降薪的消息不断传出,背后关键的原因也在于债务沉重,财政压力与日俱增。
消费端和生产端活力同时下降,反映出来就是逐渐出现产能过剩,商品价格下跌,库存积压严重,经济不景气。
尽管还有人在粉饰说,我们目前并不存在通缩的风险,这种观点不是盲目乐观,就是在掩耳盗铃。
必须要看到,在债务压力之下,通缩正在一步步走来,如果不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,经济的复苏将会十分曲折。所以,我们的当前的经济政策,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,就是如何缓解整个社会,特别是居民部门的债务压力,从而缓解通缩的压力。
现在的政策要弯下腰来,要站在微观俯视的角度,从民生的角度,从老百姓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出发,认真研究如何缓解居民债务压力的有效措施。
所以,目前这个阶段,增加收入和降低债务压力,要同步进行。反映到金融领域,宽信用,宽货币两个举措,都要加大力度。
因为如果只采取宽货币的措施,而不能够落实宽信用的政策,货币的流动性还是会体现锦上添花的作用,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。再多的派生货币,都不能给需要资金支持的老百姓创造利益和价值。
按照目前的M2增速,今年M2余额突破300万亿,是大概率的事情。问题在于,如果不进行经济领域和信贷领域结构性优化,再多的钱也只能在金融机构和国企之间空转。
如果不能遏制目前通缩的趋势,按照日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,金融机构即使创造再多的M2,也很难有效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了,货币的乘数效应,正在大幅下滑。
所以采取行动,进行结构性的改革,已经时不我待,不能再等了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