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潮食资本会」两年亏损超7亿元,“米届黑马”十月稻田赶考港交所
华夏时报(www.chinatimes.net.cn)记者 黄兴利 见习记者 周梦婷 北京报道
(资料图片)
“大米届黑马”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十月稻田”)日前递交了招股书,预备港股上市。凭借着电商红利,十月稻田打破大米市场一直被粮油巨头笼罩的局面。2019年至2022年间,十月稻田在中国大米、杂粮、豆类及籽类等品类综合性电商渠道连续四年排名第一。
然而,以电商起家的十月稻田,线上渠道收入一直占据七成左右,线下渠道拓展不佳。在此次融资中,十月稻田也提及此次融资用途之一为“加深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”。值得关注的是,近两年来,十月稻田净利润也出现了亏损。2020年至2022年,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97.4万元、-1.73亿元和-5.64亿元,近两年亏损超7亿元,如何扭亏成为摆在其面前的关键课题。
多轮融资,接连亏损
此次十月稻田IPO的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、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国际。十月稻田称,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供应链、扩建产线、拓宽仓储物流地域、加深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、建设数字化中台及偿还银行借款等。
作为一家聚焦于厨房主食食品的企业,十月稻田主要产品包括预包装优质大米、杂粮、豆类及干货产品。其中大米产品是其核心收入来源,收入占比达到80%左右。
2005年,联合创始人王兵和张文君夫妇进入厨房主食食品行业,开展原粮贸易业务。2011年创立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品牌,其中十月稻田主要面向大众市场人群,柴火大院则定位于中高端市场,2018年,十月稻田又推出了为中国家庭提供优质大米产品的“福享人家”。
成立十多年之后,十月稻田在2020年才开始启动A轮融资,据天眼查,2020年9月,由启承资本作为投资方,十月稻田完成了3亿元的A轮融资;2021年5月又完成了14.5亿元的B轮融资,投资方除了启承资本,又增加了红杉中国、云锋基金、CMC资本、泰合资本和策然投资。另据招股书,2022年10月12日,十月稻田开启了C轮融资,直至今年2月C轮融资完成。
近两年来,十月稻田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。2020年至2022年,十月稻田除了2020年实现盈利1397万元外,2021年、2022年,十月稻田权益股东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1.73亿元和5.64亿元,亏损额合计达到7.37亿元。
2022年,十月稻田之所以亏损如此之大,更多的是因为销售及经销开支和行政开支的大幅增加。该期间,十月稻田销售及经销开支增加40.9%至3.15亿元,行政开支则由2021年的2.73亿元增加至8.58亿元。
对于销售及经销开支的增加,十月稻田解释称,主要是为了业务扩张增加了营销推广活动,“截至2022年末,我们已与超过3500名KOL及KOC合作,且其中超过450名拥有超过百万粉丝人数。”
十月稻田行政开支的大幅增加,更多的是花在了股份支付层面,该公司表示是因为2022年有了股份奖励6.91亿元,2021年则没有股份奖励。
对于近两年亏损,十月稻田方面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解释称,“近两年净利润之所以出现亏损,是因为我们的报表基于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》编制,其会把主营业务无关的账目/上市前融资等的名义账目处理纳入利润的计算中。因此我们也采用并非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》规定或并非按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》呈列的经调整经营利润及净利润作为额外财务计量。”
2020年至2022年,按照非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》计量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.21亿元、2.59亿元和3.64亿元。在2022年的盈利3.64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中,十月稻田追回了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账面值变动1.79亿元、股份支付7.4亿元及开支调整1010.2万元。
产能利用不足,线下渠道拓展难
十月稻田起步于互联网,资料显示,2011年,十月稻田开始与京东合作,开启了电商平台销售产品之路,两年之后,又建立了与天猫的合作,通过互联网,十月稻田抓住了时代红利,继而发展壮大自己的品牌,但这也导致十月稻田过于依赖线上销售平台,对于线下渠道的拓展显得有些不足。
当前,十月稻田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线上渠道,其线上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和线上自营店。根据招股书,2020年至2022年,该公司电商平台销售占比分别为68.1%、60.9%、58.6%,线上自营店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1.3%、14.6%、10.7%,十月稻田线上渠道的收入一直占据七成左右。来自现代商超渠道的收入占比近三年来虽然不断增加,但到了2022年,也仅徘徊在15%左右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析称,“就当前整个十月稻田规模效应来讲,它选择‘线上为主,线下为辅’的保守型渠道策略,是符合了十月稻田目前发展的综合实力的。但就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言,当前十月稻田的渠道战略并不健康。”
朱丹蓬称,未来整个渠道的合理性,需要做到三点,第一,线上与线下一定要一体化;第二,线上线下的资源需要互融共通;第三,线上线下需要实现整体短板互补;只有这样,十月稻田未来的发展才更加健康良性。
对此,朱丹蓬以三只松鼠为例举例称,“三只松鼠的渠道战略就是线上为主,线下为辅。然而,当前的三只松鼠业绩发展并不乐观。”
与十月稻田类似,三只松鼠也是以线上起家,经历了十多年发展,才从“线上单一渠道”发展成为“线上渠道各平台平衡发展、线上线下全渠道均衡发展”的整体格局。截至2021年末,三只松鼠线下收入占比为33.69%,而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营业收入占比则达到了66.31%。线上营收仍旧是三只松鼠的主战场。另据三只松鼠业绩预告,2022年三只松鼠业绩大降七成,预计净利润为1.2亿元至1.4亿元,同比下滑65.95%至70.81%。
十月稻田也意识到线下渠道的不足,2016年,将业务拓展到现代商场渠道,并开始努力覆盖NKA(全国性重点客户),并进一步将合作范围延伸至LKA(地方性中心点客户)。截至2022年末,与现代商超渠道伙伴合作的数量为90名。十月稻田在招股书中表示,我们不断在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。不过他们也坦言,“与新的业务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可能耗时且产生额外成本。”
除了线下渠道的不足,十月稻田的产能利用率也存在一定不足。截至2022年末,十月稻田共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,即沈阳新民生产基地、五常生产基地、松原生产基地、通河生产基地及敖汉生产基地。
其中,沈阳新民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.9%、57.3%和52.6%;五常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0.2%、66.2%和50.9%;敖汉生产基地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为26.5%。在产能利用率不太饱和的情况下,十月稻田提出了此次IPO募资用于扩建产线及拓宽仓储物流地域等。不过,关于记者对于线下渠道拓展、产能利用率不足等问题,十月稻田方面并未直接回复。
标签: